让废液晶显示屏变废为宝 看这家扬企“炼金术”

 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液晶显示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成分复杂且结构稳定,废液晶显示屏即使填埋也无法分解,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废液晶显示屏如何回收利用,一直以来都是个世界性的行业难题。记者近日了解到,扬州宁达贵金属公司废液晶显示屏智能分离再生关键技术及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国内首个废液晶显示屏绿色分离智能车间稳定运行一年,成功实现了稀有金属铟以及玻璃、塑料等资源的绿色回收,让废液晶显示屏变废为宝。

在宁达贵金属的废液晶显示屏绿色分离智能车间,九条绿色分离线一字排开,机械手抓取黑色的废液晶显示屏送到传送带,经过清理吹干、分屏、磨刷分离等工序,液晶、氧化铟锡与玻璃基板被自动物理拆解、分离处理,一块块废液晶显示屏实现了绿色回收。

“全国享受国家补贴的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约有100多家,但对于废液晶显示屏,基本都是以封存和填埋为主。”宁达贵金属董事长樊启鸿介绍,根据预测,2014-2020年我国台式电脑液晶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3大类主要液晶显示屏的废弃量累计将超过5亿台。

我市生态环境专家介绍,废液晶显示屏中的铟、锡等有色金属和液晶含量均较低,采用现有的有机溶剂分离、焚烧、热解及酸浸出的回收方式,不仅难度大,而且能耗高,容易带来二次污染。

“从2015年起,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樊启鸿介绍,为了实现废弃液晶屏的高效回收分离,技术团队决定优先将液晶、铟锡氧化物以物理方法分离出来,再集中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回收难度,而且资源利用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方向有了,但落到实处并没有那么容易。如何实现多层结构的废液晶显示屏物理分离?物理分离可行的情况下,如何工业化生产?在液晶屏规格较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高效性、稳定性、连续性?这三个问题成为横亘在公司技术团队面前的“拦路虎”。

“就算再难,也要迎头而上。”樊启鸿亲自带队攻关,单单为了将废液晶显示屏两片厚度仅有0.5毫米的玻璃基板分开,团队就用了整整8个月时间,做了上千次实验。最终,团队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并收获了11项国家发明专利。

“不使用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不产生有机废水和有机废气,还能高效回收铟和锡。”樊启鸿介绍,如今车间每天能分离36000块废液晶显示屏,回收2.7公斤铟,价值3000多元。“公司已成为国内锗、铟、镓等稀贵金属资源利用的重点企业,中国有色金属协会还委托我们公司主导制定行业标准《废液晶显示屏中有色金属回收技术规范》。”

前不久,工信部组织全国专家前来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解决了废液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难题,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集成创新,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目前,已有上海、北京等地多家旧家电拆解企业上门寻求合作,与宁达贵金属共同延伸绿色产业链。

 

相关产品

评论